1. 音樂風格定調
當導演完成影片或在進行中時,或許會有部份配樂風格上的想法,但在廣告業或大型電影團隊由於參與更多層級的角色、立場、產品特色、創意發想、預算等因素;
一般最常見的方式可利用影音平台, 例如Youtube, 多看/多聽/多分析的方式去了解配樂風格跟畫面相輔相成的關係, 如下簡單介紹常用手法
2. 如果找編曲師客制合作需要了解的溝通用詞
(1) 了解"樂器編制" :
(2) 了解"曲風定義" :
(3) 了解"頻率跟音量"的關係 :
如果要企劃&溝通音樂上的合作, 首要溝通者必須了解一般常用的樂器, 例如在搖滾曲風, 會懂得聽木吉他, 電吉他及Bass 的音色區別; 在交響曲風, 會分辨弦樂, 銅管, 木管, 敲擊類音色, 基本的樂器分辨素養能在溝通上不會讓編曲師作出錯誤判斷
(2) 了解"曲風定義" :
這個問題, 一樣是平常要累積音樂品味的工作, 現在網路時代, 其實在曲風資源的搜尋上很方便, 例如您可以在Youtube或優酷打上曲風的名稱, 像Funk, Blues, Symphony, Newage....等等, 都可以有一些直接的範例可以去定義曲風
(3) 了解"頻率跟音量"的關係 :
這是作品到後期常遇到的問題, 很多人如果對聲音跟錄音工程不太了解, 會覺得說, 我們的音樂想要要更大聲, 但是"大聲"其實是一個綜合混音的因素產生的結果, 通常, 如果不說明哪些樂器的音量比例要大聲; 或是某些樂器的頻率要更顯著, 也是會搞得編曲者頭昏而有溝通不良的情形發生; 另外, 有一些混音標準, 跟製作規格也有極大的關係, 例如全部用電腦軟體所編曲或混音的作品, 往往也不如唱片製作或電影劇院規格, 過一些"高級硬體"去壓縮飽滿的音色或頻率或是音場(5.1標準等), 所以想在有限的預算內要求要表現出Top等級的後制聲響效果, 往往也是有等級上的落差, 這也是發案者必須了解的預算課題
3. 音效什麼時候要加, 要用多還是少?
音效可分為2種, 現場環境音(實收音) 及 後制特效音
音效主要用來增加臨場感及自然感; 包括角色對白、車水馬龍聲、腳步聲等等,對於影像來說就是原始的聲音素材, 聲音是一門藝術, 有些導演喜歡營造較真實, 貼近生活的感覺, 在現場環境音上比例上就會相對較高, 而這樣的音效風格, 一般會建議在音樂上的比例就可以不用太大, 以免會造成"吵雜"的效果, 但這種狀況用在動作片也能造成聽覺上刺激的效果, 這些交互作品都可以與導演或團隊多溝通討論溝通方式中, 也能先列出時間表及音效列表先初步想像效果, 以免在制作預算中造成多餘的浪費
4. 音樂版權要重視, 以免省小錢吃大虧
有稍微研究過音樂版權問題的朋友應該知道:音樂在法律上的權利分為"音樂著作權(詞曲部份)"及"錄音著作權(錄音版本)"
音樂著作權比較單純, 主要就分詞跟曲的版權取得即可;
比較複雜的是錄音著作權,因為它在細項又可分成"公開播送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影音同步/重製權"、"出版散佈權"...等等
如果未經音樂的著作財產權人授權而擅自使用他人音樂在自己的影片中, 很有可能遭著作財產權人檢舉而下架,讓你的作品失去曝光的機會,若影片具有商業用途,被檢舉甚至有可能因此吃上官司,被求償的金額可能是無法想像的高。
任何問題或需求皆歡迎來信討論
E-mail: stmuze@gmail.com
TEL: +886-2-82459495
Skype: zero0804
QQ: 1523861339
TEL: +886-2-82459495
Skype: zero0804
QQ: 1523861339
0 意見:
張貼留言